長樂玉田鎮瑯岐村:你一件我一件 捐出鄉村博物館
2021-03-04 09:34:09?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瑯岐村村主任李桂鋒介紹鄉愁小樓里的老物件。記者 余少林 攝 福州日報記者 余少林 馮雪珠 南北朝時期的陶器、宋元明的瓷碗、清朝的點心盒、民國時期的桌椅……走進長樂玉田鎮瑯岐村的“鄉愁小樓”,仿佛進入了一座博物館,琳瑯滿目的古董,讓人嘖嘖稱奇。 這是瑯岐村推動鄉村振興,為挖掘歷史文化而建成的文化振興館。振興館是一座修繕后的兩層古厝,面積上百平方米,展示著村民自發捐贈的300多件“老物件”。目前,振興館正在進行物件歸檔和安防設施建設,預計4月正式對外開放。 “這個文化振興館原來是一座古建筑,年久失修,大部分已經坍塌。前年,瑯岐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投入資金進行修復,令其煥發生機?!爆樶逯魅卫罟痄h告訴記者,瑯岐村自然生態資源相對不足,村兩委干部經過商討,決定轉變思路,重塑鄉村文化生態,挖掘村里的歷史文化資源,助推鄉村振興,把修復后的古建筑打造成展示村莊歷史文化的鄉村博物館——鄉愁小樓。 說干就干,瑯岐村委會向村民發出“建設鄉愁小樓、收集紅色民俗物件”的倡議書。倡議書一出,村民和鄉賢積極響應。鄉賢陳先生得知村里要建鄉村博物館,率先捐獻了10多件明清時期的老物件。除了鄉賢出力外,黨員干部也積極動員自己的族親捐贈老物件。在黨員干部和鄉賢帶動下,村民踴躍參與,不到半年時間,鄉愁小樓已收集到300多件老物件。 在鄉愁小樓的陳列柜上,有陶瓷瓦罐等家具用品,也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勛章,還有舊式腳踏琴。捐獻時,很多人都說不出這些老物件的來歷。直到前幾日,瑯岐村邀請福建省博物院原院長楊琮等多位權威文物專家前來“鄉愁小樓”指導,很多老物件的“年歲”才揭開了面紗。 文物專家經過鑒別后表示,村民捐贈的物品既有南北朝時期的,也有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的,建議村里按年代順序進行分類,做好每件物品的介紹和捐贈信息的標注,從而提高農村博物館的可觀賞性、可研究性。專家表示,一部分物件雖不算古文物,但是給研究黨史和后期編輯瑯岐村村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佐證材料。 “在鄉愁小樓的基礎上,我們將深入挖掘鄉村文化符號,盤活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促進農村文化發展?!弊咴跉q月悠長的村道上,記者一邊觀賞古厝、古井、古碑等歷史遺跡,一邊聽李桂鋒講述村莊發展規劃。 李桂鋒告訴記者,目前村委會已經向村民租下了鄉愁小樓隔壁的一間古建筑,準備按照鄉愁小樓的模式,動員鄉賢、村民捐贈書法、篆刻作品,打造一個向所有村民開放的書法篆刻室。 “經過美麗鄉村提升和美麗長樂示范村的建設,瑯岐村已完成三落厝和阮厝里等古建筑的修繕。兩座古建筑均占地1000多平方米,將打造成民俗文化館?!崩罟痄h表示,他們計劃串聯起鄉愁小樓、書法篆刻室、民宿文化館,建成瑯岐村歷史文化一條街,發展旅游產業,帶動鄉村人氣興旺,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
相關閱讀:
- [03-04] 一個不起訴決定 挽救了3個家庭 長樂檢察官用愛點亮3名失足少年人生路
- [03-04] 長樂智能溫控大棚年經濟效益超1.5億元
- [03-03] 長樂12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52.6億元建設全生命周期健康醫療產業園
- [03-03] 長樂文嶺鎮拆除一新增違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