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金峰鎮:紅色領航的鄉村“底色”之變
2021-06-08 15:48:07?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陳塘港碧波蕩漾。記者 余少林 攝 福州日報記者 余少林 馮雪珠 見習記者 藍瑜萍 黨建引領是農村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的制勝法寶。長樂區金峰鎮堅持黨建引領,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切入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匯聚黨員合力,推動全域駛上鄉村振興“快車道”。近日,記者走進長樂金峰鎮,實地感受鄉村的變化。 一變:黑臭河道變身公園 “每天,我都會堅持到公園走一走,出出汗。”在金峰鎮集仙村陳塘港河段的沿河休閑步道,樹木蔥郁,芳草青青,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象。緊挨著的河道碧波流淌,白鷺翩飛,李灼官正在步道上漫步健身,偶遇記者便興致勃勃地聊了起來。 曾經由于城鎮的發展,陳塘港的水體遭到污染破壞,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當時的陳塘港黑臭無比,百米之外就能聞到惡臭,人人避之不及,別說在這里休閑漫步了。”李先生說,這幾年,長樂金峰鎮下大力氣對陳塘港進行全面綜合治理,令其“起死回生”,黑臭不見了,水清岸綠回來了。 綠水是集仙村失而復得的生態資源。集仙村黨員干部為進一步提升群眾幸福感,圍繞著陳塘港做文章,投入資金,在河岸建起了公園和休閑文化長廊,為村民休閑散步提供了好去處。鎮、村黨員干部還走訪鄉賢、企業家,發動鄉賢和企業家捐資。“捐資又用于陳塘港、村道的日常保潔,以及公園改造提升。”集仙村鄉村振興專職副書記李堂秀說。 黨員干部匯聚起合力,成為守護陳塘港生態的一股重要力量。巡河隊每隔兩三天就要巡河一次,一發現河道有垃圾就會立即打撈清理。這支隊伍由黨員干部和村里的黨員志愿者組成,李堂秀便是其中一員。 今年,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集仙村將陳塘港支流兆享自然村段小橋到舊祠堂河道景觀改造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項目,目前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進。李堂秀介紹,去年,兆享自然村段小橋到舊祠堂河道經過清淤和周邊生活污水管網改造,一改以往黑臭和垃圾漂浮的情況。鞏固整治成果,河道也列入了護河隊巡查清單內。 沿河前行,只見流水潺潺,岸上田地蔬菜長勢喜人,村民李明利正忙著從河中取水灌溉。“以前河道水質差,要大老遠從蓮柄港引水灌溉,現在水質恢復原樣,就地取水,別提有多方便了!”他說。 陳塘港新貌。 記者 余少林 攝 二變:農業生產散種變規模 進入首臺村,成片的稻田、菜地映入眼簾,滿眼皆綠。村莊坐落于青山下,綠樹繁茂,鳥鳴幽幽,空氣清新,沁人心脾。 村民陳勁松來到稻田邊,望著眼前210多畝水稻拔節成長,喜在心頭。“靠著規模化水稻和蔬菜種植,日子過得幸福富足。上半年種水稻,下半年種萵筍等蔬菜,一年的收入有七八十萬。”陳勁松說,農忙季節,地里需要短工,最多的時候能解決100多人的就業問題。 陳勁松的農業生產采用了家庭農場模式,是首臺村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壯大農業產業規模,持續促進村民增收的有效探索。全村共有田地1400多畝,村民原來都是單打獨斗,進行散種,成不了規模,獲得的收入低,不少田地因此被拋荒。 如何充分利用農田,助力鄉村振興,是村兩委黨員干部著力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發動村民成立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將農田集中起來,進行大面積開發種植,有效避免了土地落荒。”首臺村村主任高容善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村已成立1家農業合作社和3家家庭農場,約600畝農田開展規模種植,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也促進了大量閑置勞動力就業。 村兩委黨員干部還做好“貼心人”,忙前忙后,幫農戶爭取補貼。為保障農業和糧食生產,由黨員干部牽頭,村兩委出資興修水利,鋪設水管,從蓮柄港引水灌溉農田。 今年,首臺村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新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蔬菜種植產業園,充分開發種植1400多畝農田,年產值有望達385萬元。 村民陳勁松查看稻苗生長情況。記者 余少林 攝 三變:婚喪喜慶變新辦簡辦 民營經濟活躍的金峰曾是婚喪喜慶發紅包的重災區,普遍存在紅白事發紅包現象,尤其是喪事,花圈、拱門、送葬隊伍經常排滿一條街,攀比浪費現象時有發生。 如今,這種歪風陋習得到有效遏制,喪事簡辦、婚事新辦蔚然成風。“移風易俗工作做得好,不再因為面子問題而攀比斗富,大大減輕了我們負擔。”走進金峰村,提起移風易俗,金峰村民林先生豎起大拇指稱贊。 金峰村是金峰鎮的一個大村,人口7000多人,不少村民在外地辦廠,富裕起來的村民熱衷于大操大辦婚喪喜慶,鋪張浪費現象嚴重。 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后,金峰村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移風易俗村規民約,明確規定各類紅白喜事的規模,限定酒席、樂隊、車隊、拱門、花柱等物品的數量,同時形成事前報備制度,村民在婚喪喜慶活動前填寫備案表,由村紅白理事會審批后報鎮紀委、文化站備案。在鎮村黨員干部宣傳動員下,不少企業家、鄉賢、老人會代表響應號召,帶頭除陋習、樹新風,還將簡辦婚喪喜慶省下的錢款捐出來做公益。 “現在村民辦婚喪喜慶,都自覺遵守村規民約。”金峰村黨委書記李成介紹,5月份,有兩位企業家家中辦婚宴,主動將規模控制在20桌。自2019年初至今,金峰村共辦理紅白事100多場,沒有一場發紅包。 “這幾年,金峰鎮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向縱深發展,以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金峰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狠剎這股歪風,黨政“一把手”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不參加任何非親友婚喪喜慶宴請,號召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各村(社區)主干以及鎮機關干部職工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明確黨員干部婚喪喜慶操辦酒席申報審批制度,并對操辦酒席的規模標準進行再次重申,對違反相關規定的黨員干部嚴肅處理,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引導社風民風持續好轉。 目前,金峰鎮19個村、2個社區全都組建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移風易俗村規民約,推行了紅白事備案制度。鎮村兩級干部全部簽訂了不違規操辦或參加婚喪喜慶事宜承諾書。 |
相關閱讀:
- [03-29] 長樂金峰鎮拆除一處違建鐵皮房
- [01-26] 長樂金峰鎮入戶宣傳“兩違”治理
- [11-25] 長樂金峰鎮強化“兩違”治理
- [10-17] 長樂金峰鎮拆除一新增違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