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后安村:江畔明珠人文薈萃
2021-09-30 10:27:05?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后安村連片的稻田蔚為壯觀。記者 林雙偉 攝 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徐文宇/文 林雙偉/攝 閩江水與琴江交匯處的江邊,有一個依江而建的村子。 相傳明代鄭和率領的船隊、清軍福建水師都曾在此駐泊。現在,村里沿江兩公里江岸線上,分布著眾多人文景點——全球最大鄭和石雕像、長樂海絲館、陳懷凱藝術紀念館、吳航書院……這里就是長樂區航城街道后安村,一個有著“江畔明珠”美譽、人文薈萃的地方。 后安村是著名僑鄉,村內老建筑凸顯異域風情。 整潔美麗的僑鄉 走進后安村,即可看到江邊有一座不大的龍王廟。村支書林敏章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大都以打魚為生,所以村里供奉龍王以祈求一帆風順。 據林敏章介紹,后安村戶籍人口有一千多人,大部分人旅居海外,現在留在村里的多為老人。為此,村里修建了老年人活動中心和敬老院,讓難舍故土的老人安度晚年。 今年初,后安村完成環境美化、衛生整治。記者在村里逛了一圈發現,村巷干凈整潔,遍布村內的彩繪和景觀小品構建起一步一景。 位于村口的風車公園,每天吸引不少游客到此游玩拍照。藍、粉兩座風車與不遠處的金黃稻田,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面。 連接兩座風車的,是一座百米長的石橋。據長樂史料記載,這座橋建于嘉慶十九年(1814年),出資修建的人是村民林德蒼。林德蒼在《后安修路記》寫道:“余家到洋嶼約路三里許,阡陌縱橫,仄而逼,每雨水泥濘,行者苦之,且屬吾鄉之人往來所必由之路也。曩者先居子世達公嘗欲修之。余于癸酉冬農事方暇,鳩工輦石,植其基,平其地,兩閱月而竣,庶乎其履道坦坦矣。” 鄭和石雕像。 留存諸多鄭和遺跡 長樂是鄭和下西洋的舟師駐泊基地,境內留存著豐富的鄭和遺跡,后安村就有諸多與鄭和有關的景點,比如鄭和廣場、長樂海絲館(原鄭和航海館)等。 在鄭和廣場坐落著一尊大型鄭和石雕像。該雕像號稱目前海內外最大最高的一尊鄭和石雕像,是閩江口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據介紹,這尊石雕像高14.05米,基座寬7米、高2.8米,寓意鄭和在公元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和七下西洋共歷時28年。 鄭和石雕像不遠處還有鄭和寶船雕塑,構建起鄭和站在船頭率領龐大船隊揚帆遠航的壯觀場景。 鄭和石雕像對面的一座仿明代風格建筑即是長樂海絲館,其前身是鄭和航海館。今年8月,鄭和海館經過提升改造,改名長樂海絲館,館內展陳內容也由側重展示鄭和下西洋史跡,變為側重展示長樂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發展和未來。 精致的農家小院。 建館紀念陳懷凱 陳懷皚藝術紀念館毗鄰長樂海絲館,紀念館入口上方掛著“陳懷皚藝術人生展”牌匾,是著名導演陳凱歌為父親所寫。2011年4月,紀念館揭幕時,陳凱歌攜家人來到現場。 陳懷皚1920年出生于長樂一個木匠家庭,1994年,因患肺癌逝世。他一生執導過《祝福》《青春之歌》《楊門女將》等30多部電影。 館內展陳內容分為“故鄉情懷”“青春之歌”“德藝雙馨”“精神接力”4個板塊。紀念館除了對陳懷皚的生平詳細介紹,還收藏了近200張陳懷皚與家人、朋友的照片以及陳懷皚用過的物件。館內還有一個電影廳,播放陳懷皚和陳凱歌父子執導的一些經典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紀念館按1∶1大小還原陳懷皚生前的客廳和臥室。這里擺放的物件基本上都是從北京搬到長樂的,真實地還原陳懷皚晚年生活起居環境。 村內景觀小品。 吳航書院簡潔典雅 在后安村石龍山下,有一處庭院式仿古建筑。門前大坪地,鋪著整齊劃一的花崗石;四面粉墻,上飾“喜鵲尾”;正門懸掛漆雕金字楹聯“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上方匾額是金光閃閃四個大字“吳航書院”。 這里一共有兩座屋宇,正座為講堂,寬敞明亮,肅穆莊嚴,是仿照志書上“吳航書院圖”原樣構建的;中間大天井,供植花木;周邊回廊連撇榭,展示長樂歷代科舉人物與文化名人事跡;偏座設有藏書室、書畫室、茶室等。整個書院布局簡潔而不失典雅。 據史料記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縣賀世駿移建天妃宮于西關外,原址拓為吳航書院。中祀朱熹等人,建設書舍30多間,育才堂1座。后世多有增建,光緒三十一年(1905),吳航書院產業移交吳航小學,后毀于抗日戰爭。 “后安村人文資源豐富,旅游景點串連成線,而且與長樂滿族水師旗營、金剛腿等景點前后相連,來此打卡的游客眾多。現在,村里正籌劃發展旅游相關產業,為鄉村振興助力。”村支書林敏章說。 后安村西臨閩江。 □小貼士 后安村距離福州市區40公里,自駕可直接導航到“后安村”“鄭和廣場”等。長樂城區內,有614、619路公交車可直達“后安村”“鄭和廣場”站。 |
相關閱讀:
- [09-30] 千年古街,正青春 長樂和平街“潮店”國慶假期齊開業,邀你來體驗
- [09-30] 長樂西關社區“愛心銀行”讓志愿服務不斷延續
- [09-30] 長樂東嶼村:七烈士的長眠之地
- [09-29] 長樂區開展專項整治:重拳再出擊 “兩違”零容忍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