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區前董村:一位“80后”將小番薯做成大產業
2021-11-04 09:44:47?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董鋒渠帶領志愿者觀察番薯秧苗。通訊員 林倩 攝 福州日報記者 余少林 見習記者 沐方婷 通訊員 林倩 長樂種植番薯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彼時,“甘薯之父”陳振龍將甘薯引進家鄉長樂。400多年后的今天,一名“80后”正傳承著陳振龍的精神,專注于培育優質番薯,致力于打響長樂番薯品牌。 走進長樂文嶺鎮前董村,綠油油的番薯田間一派忙碌,富農達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鋒渠與村民們正在忙著起果、裝筐、轉運,處處彌漫著豐收的喜悅。 在長樂生長的董鋒渠從小就對陳振龍引進番薯拯救萬民的故事耳濡目染。2012年,他從日本回國后看到了合作社模式經營的成功典型,下定決心傳承陳振龍的精神,在家鄉種植最好的番薯品種,打響長樂番薯的品牌。2012年9月,他在家鄉成立了番薯合作社。 “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創業之初并不順利,如果不是堅定傳承陳振龍精神的情懷,可能也堅持不到今天。”董鋒渠介紹,農業很多時候得靠天氣,前期番薯品種和技術沒改進時,著實吃了不少虧,“質量和產量都提不上來,我整宿整宿地睡不好”。 為此,董鋒渠盯準番薯品種改良,狠下功夫。在當地政府和區農業農村局的大力支持下,董鋒渠帶領合作社與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福州市農科所等單位的專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與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研發新品種、新技術,獲得種植優質紫色甘薯新品種“福薯24”的授權,逐步改良和提高老品種番薯的口感、產量。除了“福薯24”,去年合作社還試種了全國100多種番薯,將從中篩選三四種,計劃大面積推廣種植。 除了番薯種植,專業化育苗也是董鋒渠關注的重點。“每年買苗都得花幾十萬元,為什么不自己做呢?”董鋒渠說干就干,一步步將育苗銷售做大做強。現在,育苗年產值就達500萬元,種苗還暢銷到浙江、上海、江蘇等地。 如今,合作社擁有番薯種植基地500畝,年產量達1000多噸,番薯銷售范圍輻射福建乃至新疆、甘肅、山東、江西、湖南等地,獲得“福建省級規范社”“福建省級示范社”等榮譽,“長樂番薯”綠色食品標志認證、“長樂番薯”國家地理標志使用權也推動長樂番薯真正走向全國。 帶動更多家鄉人共同致富是董鋒渠的心愿。通過管理合作社積累經驗的同時,董鋒渠還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周邊一批農戶就業創收,為他們統一提供育苗、肥料、農藥、技術支持,并統一包裝銷售。如今,每戶通過簡單的管理每年就能增加約5000元的收入,合作社社員也從最初的15戶擴展到50多戶。 為推動鄉村振興,增加紅薯附加值,合作社還進行番薯加工,產品包括番薯絲、番薯粉等。在當地供銷社的引導下,合作社還成立了長樂番薯種植交流群,建立電子商務網絡,參加各種農產品展銷會,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
相關閱讀:
- [11-01] 長樂區人社部門發放職業技能培訓券 最高面值1000元
- [10-28] 長樂區召開生活垃圾分類現場會 學習觀摩推廣示范鄉鎮典型經驗
- [10-26] 長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食品安全進校園”系列活動
- [10-26] 長樂區領導調研梅花鎮工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