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古槐鎮感恩村村宴
2022-01-22 18:30:3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瑜輝 我來說兩句 |
感恩村宴 王 干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22日 第 07 版) 濤哥說到村宴二字時,我眼睛一亮,忙問:你說的是村宴嗎?濤哥說:我們感恩村的村宴,你一定要去吃一下。 他很自豪,我很期待。 感恩村是僑鄉,在福建長樂的古槐鎮。因為汪曾祺先生的太太施松卿是長樂人,我一直想去看看,做些實地考察,當然,如果有美食也不會放過。前前后后約了兩次,都因故改期了。這一次成行了,我們5個人乘著一輛面包車浩浩蕩蕩地開往村里,按照導航的地點,我們的車開著開著開到一片菜地,我們以為走錯了,打電話給濤哥的姐姐曾文,她說沒錯沒錯,你們下車,穿過菜地,就到我們村了。 果然很有村味,我們穿過菜地,就來到一座樓房前,樓房是上個世紀80年代蓋的,瓷磚記錄著那個時代的建筑痕跡。仔細看,還是很有特點,雖然是樓房,但風格有北方四合院的特點,中間的大天井可以放好幾桌。濤哥的曾文姐說,本來想重新翻造,她父親臨終時關照,不要動了,留點記憶。 飯前我們嘗到的是海蠣餅,這餅看上去不起眼,我在福建其他幾個地方也吃過,但感恩村里海蠣餅的餡和其他地方不一樣,一是海蠣子特別小,二是分咸甜兩種口味。我們分別各吃一種,都很香,要不是馬上吃中飯,我還想再吃一只。 村宴開始了,先上來的是大魚丸,固然是大。我也是從水鄉來的,可以說是吃魚丸長大的,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魚丸,每只都有麻團那么大,足見海邊人的氣魄。福州的魚丸很有名,但我從內心并沒有抱有太高的期望,因為我們家鄉的沙溝魚丸、溱湖魚丸也是很有名氣的,北京的南京大牌檔等飯店的“一鍋鮮”里,最主打的就是里下河的魚丸。也吃過幾次福州的魚丸,感到不如家鄉里下河的魚丸鮮嫩。但村宴的大魚丸我一嘗,不僅吃到了老家魚丸的鮮和嫩,還吃到了海魚的細膩和嚼勁。聽曾文姐介紹,這魚丸和一般魚丸的食材不同,一般的福州魚丸是用鯊魚和鰻魚做的,因為鯊魚和鰻魚刺少,又筋道,村宴的大魚丸則以石斑魚肉為主,輔以目魚肉,石斑魚在海魚里就以柔嫩少刺受到廣大食客的喜愛,所以石斑魚做出來的魚丸就比普通的魚丸更為鮮嫩。福州魚丸和我老家魚丸的區別還在于有餡,這餡一般又是一個小肉丸。陜西人的肉夾饃,是肉夾于饃中,而福建人的魚丸則是肉夾于魚丸之間,可謂融魚肉于一體。我先吃了一只大魚丸,忍不住又吃了一只,這才驚喜地發現,原來肉餡居然是不同的,一種餡是豬肉,一種餡是牛肉。講究??!難怪汪曾祺先生說,福建人食不厭精啊。 村宴的高潮還是雞湯汆海蚌,村民不知道這道菜還有一個很網紅的名字,叫西施舌。它是蛤蜊的一種,又名車蛤,也稱海蚌。在西施舌中,以漳港海蚌最為有名。而漳港就在感恩村的附近,可謂近水樓臺。海鮮的特點就是鮮,如果冷藏了,味道就差很多,感恩村離漳港很近,這海蚌是漁民早晨剛打上來的,所以可謂出水鮮。飯前,我在院子里看著桌上陳列的16只碗里,裝著的漳港海蚌,個頭不大,淡黃色的蚌體仿佛還在呼吸,漳港海蚌的蚌體確實長得搔首弄姿,尖尖的“舌尖”輕盈動人。曾文姐說,待會兒用雞湯一汆就可以吃了。記得在別處也吃過西施舌,但覺得名不符實,肉有點老,而感恩村的雞湯汆海蚌,我用兩個字概括:清甜。 我以為清甜是海鮮的最高境界。 高潮之后的主食是八寶飯,八寶飯到處都有,魚丸、海蠣餅、西施舌都是因為地利的緣故,因為原材料海鮮新鮮,其他的地方難以企及。這八寶飯屬于廣譜類的主食,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何況我已經吃得很飽了,但感恩村的村民一定要讓我嘗一口,說王老師吃一口,你還會要第二勺。我將信將疑,很禮貌地嘗了一口,沒想到味道居然那樣地奇妙,一般八寶飯是甜的,三高的人群是望而卻步的,而感恩村的八寶飯卻是咸的,當然是淡淡的咸,咸中又有點淡淡的甜,甜而不膩,咸而不鹽,有一種清爽的口感。一般的八寶飯用糯米制作,所以軟軟的黏黏的,感恩村的八寶飯好像是用泰國香米和糯米合成的,而且我感覺不是煮出來的,而是蒸出來的,所以吃起來極有嚼勁,一顆,一粒,仿佛立在嘴里面,仔細咀嚼,芬香從唇齒一直傳到全身。我吃了兩勺,那時候真恨胃長得太小了。 還有從地里現挖出來的蔬菜,就不一一表了。 難忘的村宴。向宴主曾文道別言謝時,我們也就按照濤哥的口氣,說感謝姐姐的熱情招待,沒想到曾文突然宣布一個秘密,其實啊,按照族譜,濤哥大我兩輩,他因為比我小十幾歲,就按年齡稱我姐姐。你們是他的朋友,按照村里的規矩,我也應該叫你們爺爺才對。 我們說,姐姐再見。 再見,感恩村!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