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史料講故事 讓長樂百年古厝“活”之有據
2022-05-09 17:59:46?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近日,黃曾源曾孫女、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瑛,探訪了長樂琴江滿族村黃曾源故居后,給長樂區歷史老師鄭巧蓬寄去一批史料,它們將助力黃曾源故居這座百年古厝的修復。 黃曾源故居位于琴江村太平里1號,是一座清代二進建筑。建筑用材、雕工精細,前座基本保存原貌,后座倒塌嚴重。 黃瑛告訴記者,由于諸多歷史原因,她對于黃家歷史知之甚少,得知黃曾源故居尚在,她前往探訪,隨行的鄭巧蓬建議她回京后尋找黃曾源史料,以便提升其故居的文化內涵。后來她在國家圖書館等處多方收集先祖的史料,還動員親戚們一起搜索,這批史料得之不易。 史料顯示,黃曾源生于將門之家,生性慷慨,胸懷大志。他于光緒庚寅年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后擢升為監察御史,歷掌山東、江南、四川、河南道等地御史,所奏的折子不下數十篇,所彈劾者,皆為高官王公權貴。甲午中日戰爭后,黃曾源反對議和及割讓臺灣。黃曾源遺留下來的作品不多,比較有名的是他編寫的《義和團事實》,現藏于南京圖書館,是研究義和團的第一手資料。 黃瑛此次寄給鄭巧蓬的資料中,包括十幾張黃氏老照片,十二份黃曾源奏折、引見折、朱卷,以及黃曾源4個兒子的詩集等。 鄭巧蓬表示,讓古厝“活”起來,重要的是讓古厝里的人和故事“活”起來。黃瑛提供的史料,豐富了黃曾源故居這棟百年古厝的人文內涵,對于黃曾源故居的修復具有重要意義。在未來古厝修復之時,這些厚重雋永的光陰故事,會讓古厝修復“有跡可循”。(記者 徐文宇) |
相關閱讀:
- [05-09] 借助5G+AI,長樂航港針織公司告別人眼檢測布面缺陷
- [05-09] 4年植下沿海防護林9600畝 長樂生態屏障綠意蔓延
- [05-09] 福州長樂:持續推進沿海防護林建設,生態屏障入畫來
- [05-09] 長樂推動紡織企業用能數字化精細化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