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風起東海之濱 勇立潮頭再出發
2022-10-09 11:37:00?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宜居宜業的濱海新城全景。陳捷陽 攝 2012年至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從435.08億元增長至1143.9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從1382.48億元增長至3495.64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從37.64億元增長至70.4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從287.59億元增長至690.3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從109.85億元增長至383.18億元;人均GDP從65195元增長至142720元;財政收入從40.38億元增長至101.36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承載著“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的歷史使命,長樂區始終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緊緊把握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重要發展機遇期,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新時代新長樂,奮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城市重要窗口。 濱海新城新建的學校和道路。 傳統產業更新迭代 近年來,作為“草根工業”發源地,長樂區全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恒申集團、永榮控股集團、長源紡織等一大批傳統紡織企業,在工業互聯網賦能下迎來蝶變,實現了智能化、數字化。 長樂區通過打造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助力500余家企業上云上平臺、福州工業互聯網二級標識解析節點共標識解析超1億次,分別占全省66%和74%,領跑全省。 長樂區紡織產業逐漸從“長樂制造”走向“長樂智造”,躋身全國縣級紡織產業三強,先后被授予“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全國紡織模范產業集群”“全國紡織行業創新示范集群”“中國經編名城”“紡織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示范地區”“全國超千億產值紡織產業集群地區”等榮譽稱號,奠定了紡織業國內領先地位。 同時,長樂區聚焦新興產業培育新動能,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后勁,搶抓“雙碳”戰略中產業布局調整機遇,推廣“零碳工廠”,搶先獲取持續發展的“綠色通行證”。 駿鵬智能制造車間。 數字經濟領跑全省 2017年2月13日,福州新區濱海新城建設啟動暨大數據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正式拉開濱海新城建設大幕,致力打造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及福州新區核心區,帶動全省及閩東北協同發展。 借助“數字福州”的東風,長樂區承接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溢出效應,打造數字產業高地,一批大數據龍頭企業紛紛入駐。2021年,長樂區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55%,數字核心產業占比達到9.5%,均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數字應用場景已經融入長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長樂區依托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引入龍頭企業、“鏈主”企業,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200家,實現營業收入501.7億元、稅收7.8億元,初步形成“云大物智鏈”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大數據產業集聚區之一。 目前,長樂區已建及規劃建設機柜超6.5萬個,全省占比超43%,建成5G基站近1000個,擁有移動、健康醫療、云計算等五大數據中心,省超算中心運算速度從3000萬億次每秒提升至6000萬億次每秒。 華山醫院福建醫院。 打造海陸空立體交通網 機場、港口、高鐵、地鐵、公路網、公交網……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樂區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布局,立體化交通網絡,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地鐵6號線開通,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進一步縮短了與福州主城區的距離。長平高速、長福高速、228國道長樂外文武路堤工程建成通車,道慶洲大橋全線貫通,福平鐵路開通運營,地鐵1號線二期直達三江口,東南快速通道已建成。 國道G316線計劃2023年建成,福州至長樂機場城際鐵路(濱海快線)、機場第二高速、濱海高速公路一期等骨干交通項目的建設快馬加鞭。以福州新區為棋盤延伸布局,在不久的未來,從市中心到福州新區,可實現軌道、鐵路、高速公路無縫切換。 2017年以來,長樂區高速公路“兩橫兩縱”、國省道“兩橫兩縱”的綜合路網布局日趨成型,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里程達40公里;203省道三個交叉節點改造工程已完工;營濱路提升改建工程、三營澳漁港路橋工程、文浮路潭頭街段改造工程、金梅路、東環路等建成通車,促進形成互聯互通閉合交通圈。 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長樂區交通項目建設持續提速,更通達、便捷、優質交通網正在加速構建,讓百姓出行更便利。 長樂南山生態公園。 民生配套質的飛躍 長樂區首家三甲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于2021年5月1日開診。截至目前,該醫院門診量累計超25萬人次,人們在家門口便能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濱海新城安置房一至五期全部建成并完成回遷工作,受惠群眾4500余戶,回遷交房近7000套;“一閘三線”工程莒口—閩侯、長樂輸水線今年7月正式通水。 閩江河口濕地。記者 石美祥 攝 濱海新城啟動建設以來,新建了一批幼兒園、九年一貫制學校、高中、大學。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將于今年竣工并開學。職業教育產業園編制工作已啟動。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商務印書館福州分館等高品質公共文化配套項目相繼建成投用。 2021年12月,福州濱海新城岸段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2022年9月,“福建閩江河口濕地:海、陸生物地理區劃過渡帶”列入世界遺產預備清單,閩江河口濕地在申遺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記者 徐文宇 文/攝) |
相關閱讀:
- [09-28] 長樂漳港街道:紅色引領凝心聚力 新區發展乘勢而為
- [09-27] 國網長樂區供電公司:百戶村#10臺區新建工程獲省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優質工程
- [09-26] 濱海新城擬投放1200輛共享單車 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
- [09-15] 長樂文武砂街道:爭當新區先鋒 建設“千億街道”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