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番薯帶來新“薯”光 首屆福州番薯文化節在長樂舉行
2023-05-08 12:12:15?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各種地瓜制品吸引市民品嘗。記者 石美祥攝 今年是“甘薯之父”陳振龍引種番薯430周年。7日,首屆福州番薯文化節暨“四海長樂 福薯萬家”陳振龍番薯文化節,在長樂文嶺鎮前董村舉行。 活動現場,省農科院與長樂區農業農村局簽訂“番薯產業振興”戰略合作協議,福建農林大學鄉村振興作物生產團隊工作站受牌,通過多方攜手,做大做強番薯產業,打造福州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促進農民增收。 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歷時8年培育的新品種“振龍1號”,也在番薯文化節上亮相。“振龍1號”甜度、香氣較足,較其他品種,纖維含量少,口感更佳,單株結薯2個~4個,鮮薯畝產2500公斤~3000公斤,淀粉含量19%左右。 番薯,又稱甘薯、紅薯、地瓜,于16世紀末由長樂人陳振龍自菲律賓引進,在福州開創以番薯為主糧的飲食文化。2022年,福州市番薯種植面積34.43萬畝,占全市糧食作物面積近四分之一。長樂番薯種植主要分布在文嶺、鶴上、潭頭等鄉鎮,年產量8.3萬噸。2016年,“長樂番薯”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今年,“長樂番薯”將積極申創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長樂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推動番薯產業向精深加工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使長樂番薯成為獨具長樂特色的“鄉村振興薯”。(記者 藍瑜萍) |
相關閱讀:
- [05-06] 長樂“三館三中心”主體封頂
- [05-06] 長樂二手房過戶實現“一窗辦理”
- [05-06] 長樂國省道路面修復工程啟動
- [05-05] 福州長樂:打通優質服務“最后一公里”,“村網共建”助力鄉村振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