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千村一面” 增強“造血功能”——長樂探索鄉村振興可持續運營模式見效
2024-06-12 17:38:13?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夏鋮晰 我來說兩句 |
長安村規模種植樹葡萄。姜亮 攝 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上,如何改變“千村一面”的弊病,增強鄉村自身“造血功能”,讓村莊活起來、產業旺起來、村民富起來?面對這一課題,全國各地積極開展探索與實踐。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長樂區部分鄉鎮與村居的探索已經顯現實效,或許可為基層摸索可持續運營模式提供借鑒。 轉變觀念 要“輸血”更要“造血” 去年,長安村入選鄉村振興“全國典型案例”。成為全國示范,這個村莊底氣何來?夜色中走進鄉村,答案自然顯現:長安不夜城街市人聲鼎沸,沿河的燈光匯成一條流光溢彩的彩帶,樹葡萄的清香不時鉆進鼻腔。 熟悉長安的人都知道,這個村莊的變化可不只眼前所見的繁華。“過去的12年間,村集體收入實現從零到超百萬元的跨越!”長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林巖云說,改變的開端是觀念的轉變,“不少鄉村在振興過程中存在重‘輸血’輕‘造血’、重建設輕運營、重資源輕整合、重項目輕帶動的問題。這種‘一哄而上’的鄉村振興不僅缺乏產業支撐和專業化管理,更制約鄉村的發展。” 觀念的轉變指導實踐的探索。長安村從整村發展的宏觀角度出發,打造“一產筑基,向二三產謀出路”的模式。 “一產筑基”,就是針對自身土地較少、難以規模化種植的特性,引進品種稀缺且附加值高的樹葡萄,并將其納入村級規劃。 “向二三產謀出路”,就是盤活村中資源、出租基礎設施,賺得創業的“第一桶金”;聯合本地飲料廠家批量生產干紅、果飲、果醬等系列樹葡萄產品,并在商超、水果店、直播間、長安不夜城街區等渠道上架;注冊村企唐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組建專業運營團隊,活化利用古厝,引進咖啡館、民宿、餐吧等新業態入駐…… 鄉村振興顯成效,長安村將視野進一步拓展。“我們計劃在周邊村莊尋找適合的樹葡萄種植地,按標準收購、加工果實,以‘跨村聯動’模式實現更規模化、更穩定的供應,帶動周邊村莊共同‘造血’。”林巖云說。 突破瓶頸 持續探索特色化發展 羅聯鄉由羅聯盆地與馬臺山地組成,群山環抱,景色宜人。但在招商引資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羅聯的區位條件并不占優,甚至一度成為瓶頸。突破瓶頸,羅聯鄉因地制宜,盤活資源,另辟蹊徑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吳村內的一棟白色小樓原是村里的衛生院,重構升級后搖身一變,成為羅聯鄉平臺經濟產業園,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平臺經濟。“當前園區內有企業70多家,還有不少商貿業企業正在洽談。”羅聯鄉黨委副書記林楊斌說,近年來,羅聯鄉加大力度宣傳優惠政策(即在羅聯鄉注冊繳稅的企業享受較低稅點的城市建設稅,并且免征江海堤防工程維護管理費),并以“全流程”式服務為招引企業保駕護航。“羅聯的優惠政策每年能為我們省下一大筆費用,讓我們更好地發展。”福州元恒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發展平臺經濟,引入社會企業,羅聯鄉的“造血”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羅聯鄉平臺經濟產業園新增企業創造稅收約369萬元。 衛生院的華麗轉身在羅聯鄉并非個例。吳村的舊幼兒園也通過改造提升,建成羅聯鄉創鄉建中心,吸引了臺灣設計師團隊入駐,為村民開設手工藝課堂培訓,開拓村民增收渠道。 羅聯鄉還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生態休閑旅游、紅色文化旅游項目。 整合資源 盤活集體經濟促共富 在首占鎮首占村,村部旁的空地即將整治提升,建設一座長者食堂,服務周邊老人。長者食堂的建設,沒有給鎮、村帶來額外負擔,費用出自首占村集體農業產業合作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多年來經營所得。 該公司的成立源自首占鎮對自身發展情況的審視。在探索鄉村振興之路的過程中,首占鎮黨委、政府意識到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重要性。但首占作為城鄉接合部,又面臨各村發展不均衡的矛盾。為化解矛盾,首占鎮提出,全鎮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規模化開發利用土地,盤活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 該公司董事長鄭楚鑫說,首占鎮13個村、2個社區都是公司的原始股東,“大家把資源集中在一起,賺的錢用于幫扶困難群眾或者支持薄弱村實現振興”。 首占“造血”的路徑有三條:一是整合撂荒地,平整后承包,獲得租金收益;二是整合出租閑置地,如橋下空間等,盤活資源;三是發展優勢產業——金魚養殖,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增加效益,與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師生合作開展金魚直播與文創設計,擦亮首占金魚名片。 “各項工作正在推進,取得了一定成效,未來我們會不斷進行探索,帶動全鎮所有村居實現振興。”鄭楚鑫說。(記者 蔣雅琛 宋亦敏) |
相關閱讀:
- [06-04] 長樂沿海鄉鎮立足自身資源稟賦 做好“水利”文章賦能鄉村振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