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萬元用于公益!長樂做好這件事!
2024-06-24 16:46:18? ?來源:長樂區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楊子鋒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在推動移風易俗工作中,長樂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不斷延伸治理觸角,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持續通過多種方式破解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治理難題。《打造移風易俗“長樂樣板”》成功入選中宣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 一、突出重點建機制 建立了由區、鎮、村黨委主要領導掛帥、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移風易俗49項工作機制,分級分層簽訂《移風易俗工作責任書》。重點抓好黨員和企業家管理,嚴格落實黨員領導干部參加、操辦婚喪喜慶“雙報備”制度和婚喪喜慶活動“日報告”制度;針對企業家、華僑等重點群體,制定《關于對移風易俗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實施細則》,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跨部門聯合懲戒措施,將移風易俗工作切實納入誠信體系建設;全區各大行業協會將移風易俗相關內容納入《行業自律章程》。 大力推動村規民約修訂、紅白理事會建設,實現所有村(社區)全覆蓋,制定對違規行為的懲戒措施,實現移風易俗常態長效。深入踐行“三問于民”工作法,在全區開展移風易俗“大調研、大討論”活動,發放移風易俗調查問卷1萬余份,召開座談會、征求意見會60余次,走訪鎮村、企業、商會等28個,進一步鞏固移風易俗工作成果。 二、抓好隊伍強管理 建立村(社區)移風易俗“三員”(網格員、宣傳員、監督員)隊伍,定期開辦業務培訓,僅2023年就分批次組織逾1700人次參與75場業務培訓會,有力提升了基層干部履職能力,確保各項工作規范有序運轉。搭建全國首創的移風易俗智能管理系統(手機APP),將信息采集、監督檢查、宣傳引導等工作落實到每一個村級網格中,實現動態化、精細化、高效化管理。設立移風易俗問題線索有獎舉報電話,實現全區各村(社區)酒席操辦場所監控探頭全覆蓋。建立督導通報機制,開展常態化督導和暗訪工作,并依法依規嚴肅查處違規行為。2023年以來,發布14期督導通報,督促限期整改問題194條,進一步強化壓力傳導,壓實干部責任,督促薄弱環節整改落實。 三、圍繞主線樹新風 一是強化部門聯動,婚俗改革“有新意”。聯合區民政局、區婦聯、區司法局等單位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建設婚俗文化展覽館及婚育輔導室,在各村(社區),利用公園、廣場打造移風易俗文化長廊、文化墻等一批特色婚俗改革宣傳基地,精心謀劃開展室外集體婚禮、“定制公交婚車 弘揚文明婚俗”等活動,積極倡導形成正確的婚姻家庭價值取向。 二是正反雙向發力,文明創建“有力度”。將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納入文明村鎮創建考核體系,將沒有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以及婚喪喜慶大操大辦等內容納入文明創建考核負面清單。全域推廣文明積分制、道德評議會工作,建立“紅黑榜”機制,常態化通報正反面典型。積極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選樹了48個區級示范村(社區)及32名先進個人,引導企業家和黨員干部群眾把省下來的錢回饋鄉里、捐資助學、扶老助困,積極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2016年9月至今,全區移風易俗節約下來的資金用于捐助公益事業達2639萬元,實現“長樂面子”向“長樂慈善”的轉型升級。 三是堅持宣傳教育,文明實踐“有特色”。注重發揮文藝作品敦風化俗的作用,精心設計《文明鄉風》主題公益漫畫、《移風易俗四格漫畫》,編排音樂快板《移風易俗樹新風》、對口相聲《面子問題》、情景辯論劇《新時代的婚姻,該不該接受彩禮?》等文藝節目,潛移默化地引導形成新風尚。利用家風家訓、鄉賢事跡、節日習俗等傳統文化資源,挖掘提煉愛國愛鄉、崇德向善、文明節儉、厚養薄葬等豐富內涵,深入開展“優秀家風家訓”評選活動,編印《家風紀事》《文脈長樂》《移風易俗漫畫作品集》等系列叢書,建設一批家風家訓館、民俗文化館等陣地,發揮好優秀傳統文化在移風易俗中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發揮各級文明單位示范作用,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對共建等載體,開展文藝演出、主題宣講、志愿服務等形式多樣的“六進”宣傳活動逾4500場。 |
相關閱讀:
- [06-20] 長樂區開展中小學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 [06-20] 取消15天等待!長樂實現公告即補證
- [06-19] 長樂“三館三中心”年底建成投用
- [06-18] 長樂建成38家長者食堂 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