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年輕人 用番薯打出一片天
2024-08-19 17:41:39?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鄭夢婷 我來說兩句 |
董枝輝直播售賣長樂番薯制品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公布2024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長樂番薯”榜上有名。 長樂種植番薯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彼時,“甘薯之父”陳振龍將甘薯引進家鄉長樂,緩解了國內的饑荒。近年來,長樂傾力打響番薯產業品牌,探索特色產業振興之路,一些年輕人挑起了產業發展的大梁。 引進培育180個番薯品種 長樂是番薯最早引種生產、栽培和加工的地區。2016年,“長樂番薯”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為更好推動番薯產業發展,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農民增收,長樂區相繼出臺許多扶持政策,加強宣傳引導,提升番薯綜合競爭力。目前,長樂番薯年種植面積約3.3萬畝,年產量8.3萬噸,主要分布于文嶺、鶴上和潭頭等鄉鎮。 長樂富農達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鋒渠是一名“80后”,10多年來一直專注于培育優質番薯。 董鋒渠說,他是聽著陳振龍引進番薯拯救萬民的故事長大的。2012年,他從日本回國后決定在家鄉種植最好的番薯品種,打響長樂番薯品牌。當年9月,他成立了番薯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擁有數百畝的番薯種植基地,年產量上千噸,帶動許多農民增收,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這兩年,富農達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文嶺鎮合力打造300畝的長樂番薯科技園。同時,依托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福建省農科院、福州市農科所、福建農林大學的農技專家,以及省、市級科技特派員等技術支撐,科技園從種苗培育、用水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多方面進行技術改善,目前引進培育180個番薯品種。 返鄉當“新農人” 拓展銷售渠道 長樂區文嶺鎮前董村黨總支書記董自勇說,以前都是外地商販來村里收購農產品,村里的農戶多為老人,沒有簽買賣合同的概念,商販訂貨時不給定金,只作口頭約定。因為沒有正規手續,交易常因市場變動出現大批量跑單、壓價等違約行為,導致農戶無處維權。 2017年,在外地工作的董明和父親董志好聯系時,了解到村中農戶遇到的難題,便決定回鄉與父親一起創業,成了一名“新農人”。為了不再受制于人,董明決定主動出擊,奪回定價權。他背上背包,裝著村中出產的白蘿卜、番薯等農產品,只身前往各地市場,與攤位老板進行溝通。 “因為不熟悉市場、農產品尚無知名度等原因,我也被拒絕、被騙過,歷經不少曲折。”董明說,好在優質的農產品最終讓他爭取到了一些穩定的供貨點和合作商。村中隨時配合開出溯源證明,也保障了出貨速度,讓更多商家愿意與他合作。 “現在你們的種植面積變大了,怎么不考慮做個合作社呢?”從北方朋友那里了解到合作社的運營模式后,董明父子便和其他3名村民聯手,成立新農源農業專業合作社。村民可憑土地、技術等入股,有地的出地,有技術的出技術,種植出的農產品則由合作社代賣,實現多方共贏。 “現在長樂的交通網絡日益通暢,我們向外地運送農產品也更加方便,相信之后的市場前景會更廣闊。接下來,我打算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培養一些有專業技術的工人,在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番薯質量,將前董番薯推向更多的地方。”董明說。 打造網紅產品 發力線上銷售 “這款長樂番薯糖是我們的網紅產品,主要原材料是長樂文嶺鎮前董村生產的番薯,純手工制作……”近日,“90后”的董枝輝在網絡直播間推廣番薯糖、番薯干、番薯淀粉、番薯粉絲等番薯制品,吸引了許多網友下單購買。 2019年,董枝輝回到前董村發展番薯產業,決定先將番薯苗賣給村民,番薯豐收后再回購進行深加工,制作番薯制品賣出去,優化番薯產業供應鏈。 前董村盛產沙地土豆、蘿卜、番薯,董枝輝便給合作社取名為“長樂區土卜薯合作社”,并注冊儲備了“薯拼”“常樂時代”“宴漢唐”“金薯俠”等多個商標、品牌IP,為企業多元化發展提供品牌保障。 董枝輝說:“當時直播帶貨的熱度很高,我們抓住這一風口,嘗試對番薯進行深加工后,通過自媒體和直播進行宣傳銷售,讓村民種植的番薯搭上時代發展的快車。” “不少歸國華僑和在海外經商的僑胞,每次回國都會向我們訂購地瓜燒、番薯干、番薯糖、番薯丸等產品。還有的海外鄉親通過郵寄的方式將番薯制品帶出國,宣傳推廣長樂番薯。”董枝輝說,讓“薯拼”品牌為鄉村振興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貢獻力量,是他一直以來的初心。 |
相關閱讀:
- [08-19] 福州自主選育的特色甘薯品種在全國“開疆拓土”
- [08-18]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公布 福州4個農產品上榜
- [08-17] 福州—大阪直飛 全貨運航線開通
- [08-15] 長樂涉漁“三無”船舶集中拆解現場會舉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